微信扫一扫
在对文化生态研究的进程中,中国传统的地母文化 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的广南地母文化因其原生态特性、文化生态、生态审美、 稻作文化记忆呈现出来的整体形态,其特定的文化生态 的价值独特性,体现出了与其他地区土地信仰的差异 性。由于保存得具有一定的相对完整性又保留了原初 特性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并不多,广南地母文化开始进入 到文体生态研究的视野中。虽然广南地母文化已经作 为云南省1 0 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但如何将这样 的文化形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是值得基于从文化生态 的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 美价值进行挖掘。因而对其把握的学理性研究并不能 停留于其生态特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现更深层次的 生态审美内涵,并将之与当地民族旅游文化及生态文明 建设共同构建完整体系。
―、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感知与稻作记忆的生 态审美价值
广南地母文化作为自然感知与稻作记忆的原生态 文化形态,其中蕴含着对“天为父,地为母”的自然认知。 在其形成过程中又融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的 集体记忆和群体表征,它以一种具有原初特性的文化生 态的整体形态及其被认知、接受到传承,必然承载着此 地区民众对土地的共同情感。通过对广南地母文化生 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后,进一步来探究其中的生态审 美内涵,广南地母文化呈现为对土地信仰与崇拜,这是 源自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对土地的崇拜,在此基础上 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以土地伦理为核心的自然法则。正 因为它整体形态为原生态文化原初特性,它的生态审美 内涵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土地信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直存留于自然崇拜时期万物有灵观念下的土地崇拜。
广南地母文化的历史存在与保存下来的祭祀仪式,作为 广南古代社会生活和稻作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的信仰意 识活动,至今仍保存了完整的地母庙和祭祀时用《地母 经》,广南地母文化以活态的形式保存于民间的生产活 动中,在没有失去原初特性的文化形态的同时又获得了 文化的提升,承载着文化生态的样式和生态审美价值,这 也正是广南地母文化值得探析的内涵。对广南地母文化 的生态审美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和理解稻作文明的 族群尊土为母的生活情景,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探析稻 作文明时期生成的文化轨迹,从中可以洞悉稻作文化一 定的发展规律。广南地母文化是稻作文化的对土地的永 恒记忆和稻作民族的集体表征,通过对于广南地母文化 作为自然感知和稻作生产的记忆,可以探索出稻作文化 的族群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生态特征。
地母作为自然感知和稻作记忆,其包孕着当地族群 的审美心理时空和一定和生命意识,地母文化与稻作文 化的相融是族群共同文化记忆来实现构建的,这是一个 自然崇拜到社会文化礼仪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地母 经》的记载来实现构成的,“它能赋予大众以力量,使他 们有能力去行动……而且大众可以通过这种行动,来拓 展他们的社会文化空间”[1]如在《地母经》中,土地作为
自然法则、谷神、地母的象征,宣扬“万物始于土”、“以土 为母”,地母庙作为稻作民族社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地 方,能够通过诵读唤醒族群的文化记忆,以此激起族群 的共同情感,地母的神灵会与稻作丰收紧密联系起来, 表达了土地的尊重和对族群生命保存的渴求。对土地 信仰和地母崇拜借助于稻作文化影响着族群记忆和情 感,其中基于对自然感知的和稻作记忆,产生对土地的 道德和生态原初经验,符合当代生态学以土地为中心的 生态理念,体现了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
地母文化由一种自然感知的文化形态转化成为稻作民 族的文化记忆,这种转化提升了广南地母文化生态审美 价值的深度。《地母经》的传诵和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 上联系着稻作族群的情感与记忆,虽然社会时代变迁 了,但是对于“尊土为母”的教化则在《地母经》记忆中保 存了下来,使得地母成为与当地汉族、壮族、彝族最为密 切的神,这提髙了地母在广南地区的地位。对自然的感 知和稻作的记忆的是具有保存、强化、重温、推崇的功 能,强调了土地与人共存的生态内涵,维系了稻作族群 的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保持人与土地的凝聚力,提 升了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
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理想、经济生活、伦理道德、价 值观念、文化艺术在土地信仰中都有集中的反映,成为 当地稻作民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与制约着他 们与自然之间联系。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存意识,无疑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正因为他具有突出的生态审美文化内涵和 文化生态的保存,对其生态审美文化价值研究,不仅可 以帮助我们深人了解原生态文化中自然崇拜现象,而且 还可以吸收其中生态理念的精粹,以唤起对文化生态的 重视。作为存在于一定时代的广南地母文化,具有了特 定时代的典型价值,蕴藏着稻作文化的生态审美价值, 这对云南传统文化以及生态审美文化生成有一定影响, 以此可展现云南原生态文化与生态审美文化之间的内 在关系。
二、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地母文化的现代转化
从文化生态视角来考察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 文化价值时,应该考虑到原生态文化中的一些原初性审 美因素是可以转化为当代文化中来,这为原生态文化的 复活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原生态化可现代文化注人其 文化特性,以文化生态的新样式出现并构建起现代文化 体系。广南地母文化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是它又是一种 文化生态,面临着在现代语境中的转化问题,如何面对 变幻的现代思潮,这无疑让我们对其的生态审美文化价 值做出判断和现代转化,从而激发起这类原生态文化的 应变和创新,让其原有的价值重新得到肯定和传承。
就文化生态的现代意义而言,广南地母文化所处的 地域是是云南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及原生态审美文化现 象较为突出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就其生成的文化空间来 说,明显地打上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印记,这里既是句 町古国的发源又是铜鼓之乡,同时还是稻作文明的典型 区域,这些文化地域元素都为广南地母文化现代转化提 供了更多的文化生态空间。广南地母文化在当地族群 中的影响深远,该地区对地母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大概在 西汉年间就已经开始了,至今仍有供奉地母神像的地母 庙留存,民间令信众传诵地母真经,经教传颂蔚然成风, 传承了地母文化,广南地区是地母文化传承与教化民众 的圣地。由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众多因素 的原因,它受到外界文明影响因素较小,较之于其他地 区有其独特的原生态特性,这种文化的原初性因有特定
历史文化因素保存了未受破坏的原生态审美文化丰厚
底蕴和特有原生态文化价值。广南地区的地母崇拜文 化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中具有代表性的土地信仰,土地 信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就其 现代转化过程中构建的创新模式有参照的模式和文化 基础;广南地母文化又因特殊的文化地域,在一定程度 上又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自然崇拜特色, 对其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生态与生态审美文化价值探 析,可以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原初特性与多 民族稻作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方式等的内在 关系。在对广南地母文化所具备的文化生态特性分析 后,再从对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来考察现代转化的 可行性,对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研究,可 以丰富现代生态美学思想的内容,以现存的具体文化生 态为文化形态来加以分析,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生 态美学中蕴含着生命美学思想的体悟。同时,可以由此 来将中国人的传统美学观念背后深层的生命意识转化 为现代生态理念,探索出地母崇拜的生态观念、价值取 向、原生态特性对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站在文化 生态的角度结合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来思考原生态文 化现代转化,不仅可以拓展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研究范 围,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中所蕴涵的美学因素,有助于 从生态审美观照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 寻求到原生态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从原生态文 化发展和优势而言,我们有责任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困境 进行反省,让中国传统的原生态文化再次复兴,更为重 要的是将原生态文化进行现代转化,以适应现代社会文 化建设的需要。
就广南地母文化现代转化的实际意义而言,在当前 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广南地母文 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是有必要性和时代性的。人类 发展进程到了现在,单纯地借助于科技理性来加速发展 经济,人们开始过度地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常 态,自然平衡和土地伦理法则遭到人类破坏,生态危机 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前途。重新 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目前人类生存的重 大课题之一,在寻求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背景下,中国 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天人合一”观以及包括土地崇拜在 内的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广南地母文化同样也包含有生 态伦理、生态美学思想因素。以中国传统倡导的生态美 学思想更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对 于蕴藏着原生态思想的包括土地崇拜、稷神崇拜在内的 广南地母文化来说,其内在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与 此有关的土地信仰、稻作风俗和自然崇拜习尚中对人与 自然的关怀,十分突出和明显。广南地区生物资源种类 保存繁多,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 抗争和从中获取自体保存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富 有当地民族心理诉求与审美理想的原生态审美文化和 艺术,创造并积淀了一套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至今仍保留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原生态审美观 念”。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理论和实际资 源,以此来探讨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及现
更好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其当代价值,而蕴 含着浓厚生态审美思想的广南地母文化无疑为我们提 供了丰富的生态保护理论和实际资源。生态美学在现 代社会中的建构,喻示着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拓展 到了自然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借助于传统文化 中的生态道德来调节,这是文化生态和生态文明时代对 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态度。从文化生态角度来审视 广南地母文化的当代价值时,应基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 思考,生态美学主张从审美的角度来确立人与自然的平 衡关系。在广南地母文化中传达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共存共生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共生共存的价 直观念是构建起人对自然、土地的尊重基础之上的生态 审美关系,这应验了当代人类道德价值观和生态美学倡 导的理念。生态美学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和 技术理性所带来的危机等审美反思基础上的科学理性 思考,广南地母文化维系着人与自然最原初的生态平 衡,无意地创造了与尊地为母、稻作生产相关的原生态 文化。从其存在的文化生态形态层面来看,土地是值得 尊重的自然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人与 自然的相处状态,扩展到生存层面时是稻作生产生活中 人与社会的生存状态;再者提升到生命美学层面时是人 与自然、社会共同构建为完整的生态圈形成“和美”的和 谐境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态状态。而其中蕴 含着生态理念的内涵是基于对自然的感知和稻作生产 的族群记忆,生成了以土为母的自然伦理道德情怀和生 态审美文化观念,构建起的生态审美意识正是当代生态 文化的核心。在当代语境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来讨 论广南地母文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就是要将其置于 其生成、流传的文化地域来思考,同时更需要将其融人 到当代社会文化中来思考其价值所在。只有将其中蕴 含着的土地伦理生态内涵整合于整个自然圈进行考察,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以广南地母文化这类土地崇拜及民 族地区自然崇拜的文体生态和生态意蕴,以及此类原生 态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何在。
[参考文献]
[1] 陈立旭.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费斯克大众文化理 论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329、
[2] 萨缪尔.艺术、价值与自然[M].韩东晖,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68.
本文来源互联网,本文转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 文山学院人文学院 罗杰 若不希望我们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